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老实说64核心的3990X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电脑的范畴,需要的是支持64核心以上的应用,以及需要到100GB內存的情境,才能真正发挥出3990X的价值。因此测试,主要以既有的3970X、3960X与i9-10980XE做为比较,将这代的性能测试补完,感受下64核心的终极性能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性能测试

  CPU-Z检视Ryzen Threadripper 3990X处理器信息,代号Castle Peak的7nm制程、64核心128线程处理器,搭配ASUS ROG Zenith II Extreme Alpha主板测试,BIOS已更新至0807、AGESA 1.0.0.3,內存则是4信道DDR4-3200 8GB*4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CINEBENCH R15,由MAXON基于Cinema 4D所开发,可用来评价电脑处理器的3D渲染性能。这也是目前用来评比CPU多核心运算性能,最常见也快速的测试软件。

  多核心性能由64核的3990X夺下10309 cb的最高成绩,但相对的这颗单核性能稍低于3970X一些。3990X性能对比3970X与3960X,分别有着37.6%与70%的性能提升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CINEBENCH R20,新版本采用更复杂的测试场景,其所需的渲染运算性能是R15的8倍,对于內存的使用量也是以往的4倍,因此新版本的R20分数并无法与R15进行比较,但相对R20也更适合用来测试8核心以上的处理器。

  多核心性能,3990X预设下夺得24439 cb的性能,更领先3970X 17113 cb(42%)、3960X 13737 cb(77.9%)的性能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Corona Benchmark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,采用Corona Renderer 1.3渲染器进行测试,比较处理器的渲染速度与Rays/s的性能,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。

  同样的测试情境,3990X凭着64核心仅需20秒完成计算,而3970X 29秒、3960X 37秒的时间,可见这64核心的威力非同小可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V-Ray Benchmark是由Chaos Group所开发,V-Ray是基于物理法则所设计的光线渲染软件,而此工具可针对CPU进行光线追踪的渲染图象的运算速度测试,评分为渲染时间以秒为单位。

  这测试结果与Corona类似,3990X最快14秒完工,接着3970X以20秒第二、3960X 25秒第三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POV-Ray是一套免费的光线追踪3D渲染工具,藉由多核心CPU的运算能力,来计算光影与3D图像的渲染。

  更新:后续直播测试时,使用「POV-Ray 3.7 128-thread修正版」测试,3990X再使用128线程测试下,可达到19708.59 PPS的测试性能,更比起3970X的性能有着40%的领先,可见若软件支持64C128T的处理器,即可大幅增加整体的运算性能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Blender是跨平台、开放源码的3D创作工具,支持着各种3D作业:Modeling、Rigging、Animation、Simulation、Rendering、Compositing与Motion Tracking等。而测试,则以Gooseberry Benchmark进行渲染工作测试。

  实际3990X花费381秒完成渲染工作,比起3970X的544秒成绩快上不少;对于3D创作者来说,透过64核心的威力加速工作速度,大幅缩短运算、输出的时间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电脑系统性能测试

  电脑整体性能先以PCMark 10进行测试,测试情境分为Essentials基本电脑工作,如App启动速度、视讯会议、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、productivity生产力测试,则以电子表格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、至于Digital Content Creation图像内容创作上,则是以相片/视频编辑和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试。

  从PCMark 10总分来看,3990X因为时脉最低的关系所以小输3970X与3960X,做为一般电脑使用不成问题,但实际能够发挥64核心威力的程序,还是非3D Rendering、Raytracing、转档等专业应用莫属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PCMark 10 Application测试,则是以Office 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与Edge等实际软件进行电脑生产力性能测试。简单来说,3990X处理文书工作也不成问题,只是有点大材小用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WinRAR压缩性能,虽然支持多线程,但超过8核心之后性能反而会降低,3990X、3970X与3960X性能相当,提供给各位参考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另一套7-Zip压缩测试则相反,虽可设定128线程进行测试,但似乎最高还是64线程下有着最好的解压缩性能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內存方面,使用CORSAIR DDR4 8GB*4 3200 CL14內存,并通过AIDA64內存测试,这代3990X、3970X与3960X本身內存性能不差,但在延迟上比起Intel还是稍较高一些,这也是AMD在架构设计下需要扛的硬伤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游戏性能测试

  虽然目前游戏普遍以6核心、8核心的处理器为主,但对于HEDT平台的用户,在工作之后的闲暇之余,也是有着享受游戏的权力。在游戏性能测试前先以3DMark进行测试,这也是目前相当主流的游戏绘图性能测试工具,显卡使用RTX 2080 Ti来比较不同CPU对于游戏绘图性能的差异。

  整体来看3990X、3970X性能有高有低,反而3960X与i9-10980XE平均性能较高,也印证了对于游戏绘图来说,高核心数并不是重点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实际4款游戏测试《碧血狂杀2》、《全军破敌:三国》、《边缘境地3》与《全境封锁2》等,可见测试的处理器游戏性能都差不多,相差平均不到10 FPS,做为休闲游戏使用也不成问题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温度与功耗测试

  压力测试方面,预设下3990X在AIDA64测试温度最高56.5°C,而换成Prime95 v29 Small FFT测试,全核心时脉降至27.5x、温度51.8°C,而换成v28版本全核时脉较高37.5x,也因此温度也提升到66.5°C。

  至于功耗方面,Prime95 v28测得最高436W的整机耗电,此外待机耗电也较高175W左右变动,因此DIY装机建议至少选择1200W的电源供应器。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Ryzen Threadripper 3990X、3970X、3960X和i9 10980XE评测对比

  总结

  这场多核之战可说是AMD大获全胜也不为过,不仅在入门4核心与主流6-8核心的产品中,保有着核心、线程的性能优势,再加上价格的性价比策略,无不往对手的弱点猛攻、拳拳到肉;3代Ryzen更放下12、16核心的高核心数产品,这更越级挑战到对手HEDT的市场。

  使得3代Ryzen Threadripper不论是3960X 24C、3970X 32C与3990X 64C,都在一般消费性市场中无比较之对手,仅只有上打至对手企业端产品线;Ryzen 1、2代是尽力追上Intel既有的产品以性价比策略为自己开一条路,而到了3代Ryzen系列,则更像是站稳脚步后,重新调整核心数对市场的规划,如今一般PC最高可达16核心,HEDT则从24核心开始算起。

  Ryzen Threadripper 3990X性能各位有目共睹,64核心128线程的威力再加上应用的支持,可让以往的3D渲染、光线追踪、视频编码与程序编译等工作,可藉由高核心数来大幅加速运算性能缩短等待时间。

  但在专业内容创作这块,除了CPU多核心的角力外,对于GPU加速的渲染器、工具也越来越多,要如何让既有的专业工作者转换到Ryzen Threadripper平台,这也是AMD需要继续耕耘的方向之一。